德国的能源,会被普京扼住咽喉吗?
1989年,联邦德国(西德)导演劳恩斯坦兄弟(Christoph Lauenstein & Wolfgang Lauenstein)拍摄了一部无对白动画短片——《平衡》(Balance):
◆ 短片《平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将于今年卸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恐怕会对短片中表现的平衡困境,深有感触。
今年1月,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欧盟立即停止与俄罗斯间的「北溪2号」(Nord Stream 2)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
到了3月,美国拜登政府宣布,正在考虑对参与「北溪2号」建设的公司进行制裁,甚至可能进一步派出特别外交特使来处理。
一个月后,4月份,俄罗斯国家杜马能源委员会主席帕维尔·扎瓦利内在与德国议员会面时表示,「北溪2号」将不晚于2021年夏季竣工。
尽管美国施加的压力很大,可在「北溪2号」这个问题上,德国还是坚持与俄罗斯的贸易,不惜与美国翻脸(参见《不论川普还是拜登获胜,美德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最后,没办法,眼见「北溪2号」是板上钉钉的事,5月25日,拜登改口了,表示停止制裁「北溪2号」,因为:
围绕着「北溪2号」的这一幕大戏,今年迎来高潮后,似乎终于要落下帷幕。
然而在这一舞台上,俄罗斯、欧盟和美国三方在「北溪2号」项目上博弈的压力,最终都汇集到了德国头上:
德国在各方中间闪转腾挪,既要维护自身利益,又得坚守「欧洲火车头」的底线和立场;
作为「夹心饼干」的德国,貌似没有那么出风头,却在实际上左右了大势。
这个引起俄、欧、美三方长期纷争的「北溪2号」,到底是一个什么神奇的项目?
德国,究竟在平衡什么?
欧洲各国除了挪威等少数几个国家外,大多天然气储量有限,极端依赖进口。
进口天然气一般有两种方式:
(1)管道天然气;
(2)液化天然气。
相较而言,管道天然气成本更低,只需要建设地底管道,拧开输送阀门即可;二液化天然气,则需要先将天然气进行超低温液化后,再使用船只一次次运送,成本无疑要高出许多。
因此,出于成本考虑,通过管道进口天然气的方式就成为了欧洲各国的首选,从美国、卡塔尔等其他国家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方式只能作为补充。
而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当中,综合地理位置、天然气储量、管道技术等因素考虑,欧洲能选择的几乎是唯一的对象,便是俄罗斯。
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全欧洲每年使用的天然气约有40%从俄罗斯进口。
这一数字在德国身上是60%,波兰身上是75%,最为严重的是芬兰和罗马尼亚——高达100%。
也就是说,只要普京一声令下,就可以断掉芬兰和罗马尼亚的全部天然气供应,民众不能生火做饭,工厂也别想开工,大家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然而,欧盟对此却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就算考虑到天然气的供应效率及地缘政治问题,还得和俄罗斯合作。
天然气,就是普京对欧洲博弈的底牌。
「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应运而生。
「北溪」项目先后有「1号」和「2号」。
「北溪1号」由俄罗斯和以德、法为首的部分欧盟国家共同投资建设,包括两条平行的海底管道,以及两条海底管道的陆地部分,每条管道长1222公里。
它绕开了以往向欧洲输送天然气必经的乌克兰,通过波罗的海海底(包括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德国的专属经济区和领海),直接连接俄罗斯与德国两国本土。
两条管道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2年4月铺设完成,并依次投入使用,每年可向欧洲输送共550亿立方米天然气。
2015年,为了进一步减少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更直接地控制住欧洲的能源供应,俄罗斯提出对天然气的运送路径进行整合,要对已经长期满负荷甚至是超负荷运行的「北溪1号」进行扩充,修建一条与之平行的输气管道,即「北溪2号」。
在计划中,「北溪2号」项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Gazprom,下文中简称「俄气」)与法国能源技术有限公司(Engie)、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德国尤尼佩尔能源公司(Uniper)和勘探开采公司(Wintershall Dea)这五家欧洲能源公司合作开展。其中,俄气公司占股50%,其余五家公司各占股10%,总耗资达95亿欧元。
可以说,俄罗斯牢牢掌握了「北溪2号」的控制权。
「北溪2号」设计长度与「北溪1号」基本相同,每年的输气量亦相同,均为550亿立方米。
这条管道的起点位于俄罗斯的乌斯季卢加,终点则是德国的格赖夫斯瓦尔德。俄罗斯将通过此管道,每年向欧洲输送天然气。
看上去,如果「北溪2号」顺利建成,「北溪」项目的年输送能力将达到1100亿立方米,这一数字大约是全欧洲年天然气用量的20%。
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将天然气输送都整合到「北溪」项目后,欧洲面临的能源风险会急遽增加。
(1)供应量锐减;
明面上,号称可以每年为欧洲增加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北溪2号」,好像增加了欧洲的天然气供应。
然而,当「北溪2号」建成后,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运输的1460亿立方米天然气,将只剩100亿立方米,为原来的10%。
剩下的136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550亿立方米经由「北溪2号」运送,另外810亿立方米,则被俄罗斯直接裁掉。
图片来源:ICIS
(2)运输隐患;
欧洲的能源风险,还来自管道运输潜在的隐患。
当下,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约有90%通过「北溪1号」、白俄罗斯管道和乌克兰管道进行运输。
这三条管道在2018年的负载能力分别为:107%、92%和65%。
但在「北溪2号」项目中,俄罗斯舍弃了过境乌克兰的陆地管道,将「北溪1号」和「北溪2号」所有天然气的运输,都放在波罗的海的海底管道上。
如果管道不幸遭遇自然灾害或未知意外而出现破损、断裂等大问题,所需要的修复时间远超陆地管道,至少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完成修复。
这段时间内,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会严重不足。
不仅如此,原先过境乌克兰的天然气管道,由于没有满负荷(65%运输量),可以调节欧洲的天然气需求高峰和低谷。
而舍弃了乌克兰管道的「北溪2号」和「北溪1号」,两者在设计上都采用每天运量相等的方案,这就有可能使欧洲在天然气在使用高峰时段出现能源短缺。
(3)一键式制裁欧洲。
对于德国来说,向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是做生意;
对于俄罗斯来说,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是要扼住欧洲的咽喉,做地缘政治博弈。
这对于欧洲来讲,将是灭顶之灾。
那么,普京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呢?
普京的算盘有两个,一是把乌克兰往死里整;二是通过能源捆绑住德国的手脚,从而手握制约欧洲的筹码。
普京讨厌乌克兰,因为北约东扩到家门口,乌克兰竟然还提交了加盟北约的申请,加上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欧洲,使得普京异常恼怒(关于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恩怨,参见《乌克兰能不能挺过危机?》)。
当然,普京也讨厌欧洲(参见《普京的思想底色,你未必真了解》),他反西方的姿态,在俄罗斯深得不少人的好感。所以,他要增加欧洲的能源风险,施加自己的控制力。
制约欧洲这辆火车,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先和「火车头」德国结成能源同盟。
普京还真办成了。
「北溪2号」建成后,俄罗斯的三条重要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号」、「北溪2号」和过境白俄罗斯的「亚马尔半岛-欧洲管道」(Yamal-Europe),终点都在德国境内。
在抛弃乌克兰的同时,俄罗斯将柏林牢牢绑在普京身上。
德国和欧洲也不是不知道这些风险,所以项目上马时,争议非常大。
但经过多方拉锯了几年后,在2018年,项目还是取得了德国、芬兰等国的建设、运营许可,开始施工。
但即便获得了许可,依然是争议声不断。
美国一直对「北溪2号」保持谴责和积极干涉的态度,欧盟内部也有不少国家表示担忧。
然而有趣的是,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和欧盟实际领袖的德国,却始终对「北溪2号」项目表示支持。
默克尔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北溪2号」的「经济属性」,认为支持这一项目与政治问题无关,纯粹是从经济需求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
可这种说辞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美国前总统川普就在2018年的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上不屑地表示「德国被俄罗斯俘虏了」。
不管外界如何批评德国亲手把能源命脉送到俄罗斯手里,如何强调欧洲并不能从「北溪2号」中获益,如何为乌克兰的前景担忧,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德国的天平还是倒向了后者。
能源风险问题,德国自己不知道吗?如果知道,为什么偏要坚持推行「北溪2号」呢?
德国当然对形势都了解,但是在整个欧洲经济低迷,欧洲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比俄罗斯天然气更便宜划算的替代能源出现时,一切的长期地缘政治博弈,都让步给了经济。
实际上,德国在能源上一直面临着两个大问题:
(1)国内消费量大,供给不足;
2019年,德国的天然气消费量约为820亿立方米(欧洲全年天然气消费总量为5541亿立方米,德国消费量约占全欧的15%,是欧洲第一大天然气消费国),约合1.09亿吨煤当量,在国内一次能源(一般指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五种商品能源)消费中,占比24.9%。
在供给上,2019年,德国天然气贸易进口额为157亿欧元,进口量在能源总供给中占比96.7%,其中俄罗斯占比约60%。
尽管通过节能减排的号召,德国国内的天然气使用量近几年有所下降,但产量下滑的速度更快,供需缺口实际上仍在加大。
(2)短期内没有可替代能源。
德国在环保方面,一直很坚持。
为了应对21世纪以来越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德国政府提出:
截至2030年,德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5%;2040年,将减少70%;到2050年,减少80%-95%。
如果想实现这一目标,德国每年至少需要减少相当于3.04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这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民众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会突然减少,政府必须在能源使用类型的转换上下功夫。
因此,根据增长、结构变化和就业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Employment)的提议,德国最迟将在2038年,彻底淘汰燃煤发电。
同时,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为防范核泄漏的风险,德国也在逐步放弃对核电的使用。
目前德国仍在运行的核电站有7座,每年的发电量约为1万兆瓦。默克尔在2019年时承诺:
那么,放弃煤炭与核电后,能源的缺口怎么填补?
德国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新能源。
德国经济与能源部表示,2025年,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将达到40%-45%,2030年会提至65%。
转型期当中,天然气将作为能源消费主力军的身份出现。
虽然天然气并非是可再生的新能源,但与煤炭、石油相比,天然气有着「安全」和「环保」两个重要优点:
(1)安全
天然气中不含一氧化碳,密度也低于空气,一旦发生泄漏,会很快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相比其他燃料较高。
(2)环保
相比煤炭,天然气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近100%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碳60%的排放量和氮氧化合物50%的排放量,并且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减缓温室效应。
因此,基于能源转型的需要和工业、民用的电力、热力需求,未来德国大概率将更加依赖天然气进口。
德国支持「北溪2号」项目,也就不足为奇。
虽说德国让俄罗斯掌握了自己的能源命脉,但如果不接受俄罗斯输送稳定的管道天然气,德国就必须花费更为高昂的成本,从美国或中东大量进口输送不够稳定的液化天然气。
这两者间如何选择,对于一向务实的默克尔来说,答案十分明朗。
不过,在「北溪2号」项目上的态度坚决是一回事,如何让它落实达成是另一回事。
在各方力量博弈中,作为斡旋者的德国不仅要考虑能源问题,还要考虑地缘政治问题,它要努力维持的是俄罗斯、欧盟和美国三方的平衡关系。
夹缝中的德国
对在地理上处于欧洲十字路口的德国来讲,它的任务繁多,必须同时确保德国以及欧洲的能源安全和东欧地区的地缘安全。
同时,德国也需要把握好俄罗斯与乌克兰,俄罗斯与欧洲,以及美国与欧洲这几组关系。
对俄罗斯来讲,目的很简单,打击乌克兰,挟制欧洲。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俄罗斯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保持乃至增强在中欧和东欧地区的掌控力;
(2)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保持稳定;
(3)和中国等亚太国家建立良好关系;
(4)克服美国的干扰和影响。
除了第三点,其他都与德国息息相关。
从战略部署来看,俄罗斯选择主动与德国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接下来,就是选择什么方式合作的问题。
俄罗斯是能源出口大国,选择能源是最节省力气的手段。俄罗斯广袤的国土面积,世界上存在的各类资源大多在俄罗斯都能找到。
而且,俄罗斯当下经济的主要动力也正来源于能源。
尤其是在2013年,因「乌克兰危机」遭到西方国家制裁后,俄罗斯的经济更加依赖于能源和原材料出口。
2018年,能源行业在俄罗斯全国工业中的占比,甚至达到了67.5%。
德国与俄罗斯,一个需要能源,一个出口能源,在能源带来的经济问题上形成完美互补,颇有一种「哥俩好」的感觉。
「北溪2号」,恰好可以同时满足俄罗斯和德国的需求,能源合作,便成为两国合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当合作背后还牵扯到政治问题时,这个合作就显得不那么美妙了。
俄罗斯习惯于利用能源对欧洲各国采取「分化」策略。
「北溪2号」的建设,也有这一层因素在里面。
虽然普京和默克尔一样,始终强调「北溪2号」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项目,和政治无关,并且还借管道运营公司之口,描述了项目的美好前景:
听起来很美好,是不是?
但「只与经济有关,和政治无关」这种鬼话只能用来糊弄鬼。
欧盟成员国从「北溪2号」中获得的利益差距极大。
根据理特管理咨询顾问有限公司(Arthur D. Little)的分析:
德国、荷兰、奥地利等偏西、北欧的国家将极大受益,而中、东欧国家则无法获得可观收益。
同时,乌克兰的天然气中转国地位将被进一步削弱,俄乌关系会进一步恶化。
然而「北溪2号」中获得了好处的德国,很难在明面上支持乌克兰。
天然气绕过乌克兰等中转国,直接运输到德国,这在降低德国的天然气成本的同时,还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天然气输送网络中最重要的转运国,这在增加俄罗斯影响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增大德国在欧洲的话语权。
如此一来,一些中、东欧和南欧国家对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恐惧会压倒它们从「北溪2号」中获得的有限收益,以德国为首的部分获利国家,将与欧盟的利益出现矛盾。
事实上,过去两年中,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都声称「北溪2号」会破坏欧洲能源进口的多元化战略,指责德国破坏了欧盟能源政策,希望欧盟委员会能进一步加强监管。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在进行能源市场改革,促进天然气进口来源的多样化,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以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然而在「北溪2号」问题上,欧盟中反对者的声音不小,收效却比较有限。反垄断调查和一些法律条文的限制,虽然让管道工期不断推迟,但一直没有给予致命一击。
德国很清楚「北溪2号」会对欧洲带来何种消极影响,会对自身的声誉带来何种损失,所以一直在将「北溪2号」非政治化的同时,坚决与俄罗斯划清界限。
简单来说,就是德国与俄罗斯的往来只是经济上的,当其他国家质疑「北溪2号」时,德国会出面调解;而在民主、人权等价值问题上,德国依然不断抨击俄罗斯,以表明自身的立场。
鱼和熊掌,名声和收益,德国都想要。
在欧盟反对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美国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上,美国和欧洲远隔大西洋,仍然需要德国这个欧洲盟友制约俄罗斯;经济上,美国也希望欧洲能大量购买他们出口的液化天然气。
欧盟为了提高能源市场的多元性,一度也有此意向。
双方在2014年曾发表过一份《欧美联合声明》,其中提到欧盟会扩大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额,加强技术、设备、监管等方面的联系。
可液化天然气高昂的成本,始终是横亘在美、欧交易间的一座大山。
不过随着2018年7月25日,美国和欧盟再次发布联合声明,希望加强美欧之间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后,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有所下降,一些欧盟国家,如波兰、立陶宛、意大利、希腊等开始大量进口美国的液化天然气。
2019年3月初,欧盟年累计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79亿立方米,相比2018年7月增长了181%;
到了2019年7月,美国对欧洲的液化天然气年出口量累计超过130亿立方米,与2018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367%。
扩大自身贸易量同时,美国也对俄罗斯的「北溪2号」进行了频繁制裁。
2019年6月,美国国会出台了《保护欧洲能源安全法》,其中有一条说明专门指向「北溪2号」:制裁适用于「任何为俄罗斯出口管道建设提供船只便利措施」的外国人。
2019年12月20日,川普签署发布了《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提出会在30天清盘期后对仍参与「北溪2号」项目的公司和个人进行制裁,包括吊销美国签证及冻结在美资产。
这一法案的效果立竿见影,「北溪2号」原主力铺管船所在的企业当即宣布遵循美国的要求,停止铺管并撤回船只。
◆ 一艘铺管船正在铺设「北溪2号」管道。
一阵鸡飞狗跳后,俄德两国进行回应,俄罗斯更换新的铺管船来继续作业,德国则为「北溪2号」延长了施工许可期限。
于是,美国在2020年又继续加大制裁力度。
美国与俄罗斯在欧洲能源问题上的诉求是相似的,都希望施加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影响,并分别与「波兰等国」和「德国等国」结成了临时的经济同盟,故两者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不过目前看起来,「北溪2号」的建设已接近完成,「俄德同盟」处于绝对上风,美国似乎已回天乏术。
如果「北溪2号」于今夏顺利完工运行,德国将从项目中分到一块大蛋糕。
默克尔也可以看着这两条给德国输送天然气的管道,放下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步入退休生活。
只是,欧盟内部利益受损者的反对声从未停息,美国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渴望也不会停止。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在不久前刊发了一篇名为《想要一个绿色的未来?让北溪公司离开》(Want a Green Future? Let Nord Stream Go)的文章。文章中提出:
「解决方案不是实施制裁,而是帮助柏林发展一个更加多样化和有竞争力的能源市场。」
「拜登可以尝试用胡萝卜而非大棒。与其直接取消『北溪2号』,不如确保该管道仍只是德国基础电力的众多燃料来源之一。」
美国可以出资,与德国共建的液化天然气的终端,这将有助于液化天然气向德国的输送。
此外,德国一直非常需要大型电力存储的相关技术,他们的电池技术只在小型家用方面比较先进。
可美国毫无疑问是世界大型电池技术的领跑者。
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Monterey County)正在建设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电池储蓄系统,建成后将大量储蓄由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获得的电力。
这就给美国提供了一个机会,一个通过技术优势与俄罗斯的能源优势对抗的机会。
如果美德合资,使用美国的电池技术,大规模在德国乃至其他欧洲国家建立电池储蓄网络,那么,德国将在能源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完全依靠俄罗斯的天然气。
毕竟谁也不清楚,如果「北溪2号」正式落成,到底会为欧洲带来怎样的变化。
同样,随着欧洲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之后会有「北溪3号」、「北溪4号」吗?
后默克尔时代,德国又会在俄、美,以及欧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切还是未知。■
Dimitar Bechev. Russia's Pipe Dreams Are Europe's Nightmare. Foreign Policy. 2019-03-12.
Mikhail Korchemkin. With Gazprom's Nord Stream 2, Putin Is Getting Ready to Put the Screws on Europe. Foreign Policy. 2019-10-07.
Stephen G. Gross. Want a Green Future? Let Nord Stream Go. Foreign Policy. 2019-05-06.
陈小沁、王璐. 从「北溪-2」项目看德俄关系及俄美欧三方博弈. 俄罗斯学刊. 2021,11(02).
冯玉军. 俄罗斯在国际天然气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世界知识. 2020,(19).
管雪青. 美国制裁对「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影响. 国际石油经济. 2020,28(05).
郝文潇、刘乾. 北溪-2管道:俄气的欧洲绝唱. 能源. 2021,(02).
李勇慧. 「北溪-2」天然气管道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 世界知识. 2020,(02).
梁萌、张奇、白福高、张燕云、孙黎、彭盈盈. 乌克兰油气储运系统与过境运输启示. 油气储运. 2021-04-02.
尚月、韩奕琛. 俄罗斯对当前国际能源局势变化的认知及应对.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1,(02).
田野. 博弈「北溪-2」——美欧俄乌多方角力天然气管道项目启示. 中国石油企业. 2020,(09).
童珊、苟利武. 「北溪-2」管道建设与俄美欧能源博弈. 现代国际关系. 2020,(05).
王海燕、周星. 俄欧美博弈与「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前景分析. 国际石油经济. 2020,28(05).
熊庆人、高建忠、李淑琴. 北溪管道的建设进展及特点.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6(05).
来知鸦APP
跟随国内300+位一流名师
学习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
新用户注册下载
别忘了点「在看」,获取最新推送